课程设计报告-组建小型企业局域网
摘要
本课程设计聚焦于小型企业局域网的建设,旨在通过融合VLAN(虚拟局域网)技术和NAT(网络地址转换)技术,展示一个高效、安全的小型企业网络组建过程。课程设计首先分析了小型企业网络的建设需求接着,结合子网划分,详细阐述了如何为每个部门配置不同的VLAN,并规划相应的IP地址范围。在外部连接方面,NAT技术被引入,以允许内部设备使用私有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,同时保护内部网络结构不被外部攻击。课程设计还包含了网络拓扑结构设计、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、安全与管理措施以及故障排除方法等内容。通过这一综合性的课程设计,掌握NAT技术配置、三层交换机配置、子网划分等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等。课程设计中使用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对设备进行配置,包括IP地址的规划、路由协议的选择以及交换机的配置等。
关键词:虚拟局域网,网络地址转换,三层交换机,子网划分
[toc]
一、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
1.1 课程设计目的
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,培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网络组网的过程及方案设计,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;熟练掌握子网划分及路由协议的配置,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。
1.2 课程设计要求
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,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、星形、网状形、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,清晰的描述接口,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命令配置实现,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:
1.3 课程设计题目要求
现有200台计算机,设计一个小型企业网络方案,要求:
1.资源共享,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共享数据库、共享打印机,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功能;
2.通信服务,最终用户通过广域网连接可以收发电子邮件、实现Web应用、接入互联网、进行安全的广域网访问;
3.划分网段;
4.选择路由协议,配置路由,并为路由器设置密码。
二、课程设计的内容(分析和设计)
2.1 需求分析
2.1.1 需求分析背景
当前,小型企业大多拥有两种类型的业务系统:一种是需要同时访问公网和内网的非业务部门(如市场部、销售部等),另一种则是不需要访问公网、仅需在内网中运行的业务部门(如财务部、人力资源部等)。同时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,无论是报销还是流程化办公,都需要一个内网来部署一套OA系统,这也就需要所有设备都能连接到公司的内部网络服务器,实现自动化、流程化。而且现在配置网络,也需要考虑到便携设备能够顺畅接入网络,也就需要无线路由器来设置无线局域网络。
2.2 网络结构划分
基于上述分析,我们将整个内部网络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部分:
公司总服务器:作为整个企业网络的核心,负责存储和管理企业的重要数据、应用程序及网络资源。总服务器应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性能,以确保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
业务部门:这些部门主要处理企业内部事务,不需要访问外部网络。因此,在网络安全策略上,可以对这些部门的网络访问进行更严格的限制,以降低外部攻击的风险。
非业务部门:这些部门需要频繁访问外部网络(如公网),以进行市场推广、客户服务等活动。为了确保这些部门的网络访问效率和安全性,需要为其配置高速、稳定的网络连接,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。
外部网络:包括互联网、合作伙伴网络等外部资源。企业需要通过安全、可靠的方式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,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。
2.3 综合设计
2.3.1 内部网络设备选择
考虑到小型企业的需求,需要尽可能少的投入,获得更好的网络效果,所以我在整个网络的核心选择了三层交换机,这样既可以做到各个子网之间的互通,又节约了资金,也方便了管理人员日后维护
深入到两个业务系统我就选择了交换机(其实这里也可以选择集线器的),这个主要是考虑到交换机他以后的扩展性,可以划分Vlan,因为可能真正的环境中可能需要一个部门既有能访问公网的设备,又有不能访问公网的设备
对于外部网络连接,我主要选择了路由器来做网络地址转化和访问控制
2.3.2 外部网络接入
目前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针对小型企业的接入方式有PPPOE、ADSL宽带接入、公网IP等。但是无论是什么接入到Internet都会有给一个能够访问外部的IP,所以我在本模拟选择了111.111.111.1/24作为外部网络。
2.3.3 线材选取
在构建小型企业网络时,线材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,它不仅关系到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,还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维护成本。因此,在综合考量了网络设备的选择后,我精心挑选了以下线材来完善整个网络架构:
网线(以太网电缆):
类型:考虑到成本效益和传输性能,我选择了常用的Cat5e或Cat6网线。Cat5e网线支持千兆以太网传输,而Cat6网线则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更出色的抗干扰能力,为未来可能的网络升级预留了空间。
长度:根据网络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,我选择了适当长度的网线,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。同时,也预留了一定的冗余长度,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调整。
光纤线:
应用场景:虽然光纤线成本较高,但在需要长距离传输或高带宽需求的场景中,它无疑是最佳选择。因此,如果小型企业网络中存在跨楼层或远距离的通信需求,我会考虑引入光纤线来构建主干网络。
类型:根据实际需求,我会选择单模或多模光纤线,并配备相应的光纤收发器或交换机来支持光纤通信。
2.3.4 布线设计
考虑到小企业或小公司的使用面积有限,我们将总服务器和核心交换机集中放置于同一位置,如网络机房或办公室的一角。这样的布局不仅节省了空间,还有利于网络的集中管理和维护。
为了实现多口接入,我们可以在核心交换机旁边配置分线器或小型交换机。这些设备能够将核心交换机的端口进行扩展,以满足更多设备的接入需求。同时,它们也便于日后的网络扩展和升级。
2.3.5 模拟组网
我们使用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对设备进行配置,包括IP地址的规划、路由协议的选择以及交换机的配置等。对各个部门的IP地址分配和划分的Vlan如表2.1所示,所选取的模拟设备如表2.2所示。
部门 | 预计使用 | IP地址 | Vlan |
---|---|---|---|
公司服务器 | 4 | 192.168.100.1/24 | 100 |
外网服务器 | 2 | 111.111.111.1/24 | 不适用 |
业务部门 | 100 | 192.168.10.1/24 | 10 |
非业务部门 | 100 | 192.168.20.1/24 | 20 |
部门 | 设备 | 使用目的 | 分配IP |
---|---|---|---|
公司服务器 | Server PT | 公司内部服务器 | 192.168.100.3 |
公司服务器 | PC-PT | 模拟连接在服务端的计算机设备管理服务器。 | DHCP |
公司服务器 | HUB-PT | 集线器 | 不适用 |
公司服务器 | 其他设备 | 模拟公司的打印机等公共设备 | DHCP |
中心设备 | 三层交换机3560-24PS | 三层交换机,提供Vlan、DHCP、Vlan间的相互通信 | 不适用 |
业务部门 | 2950T-24交换机 | 连接上下层设备 | 不适用 |
业务部门 | PC-PT | 模拟办公电脑 | DHCP |
业务部门 | 其他设备 | 模拟办公环境 | DHCP |
业务部门 | WRT300N | 无线网络 | DHCP |
非业务部门 | 2950T-24交换机 | 连接上下层设备 | 不适用 |
非业务部门 | PC-PT | 模拟办公电脑 | DHCP |
非业务部门 | 其他设备 | 模拟办公环境 | DHCP |
非业务部门 | WRT300N | 无线网络 | DHCP |
外部网络使用Server-PT、PC-PT模拟外部网络。两个路由器实现外部网络IP地址转化。
三、绘制拓扑结构图
四、详细步骤
4.1 配置各部门的交换机
遵照以下步骤执行:首先,用交叉线连接至三层交换机,用直通线连接各个用网设备,将直接连接三层交换机的端口设置为trunk,其他端口为access,并各自配置自己的Vlan。具体代码见5.1。
4.2 配置三层交换机
遵照以下步骤执行:首先连接好线缆(如图5-1所示)fa0/1连接到了公司服务器,fa0/2 fa0/3分别连接到了非业务部门、业务部门,fa0/4连接到了外部网络的路由器上。
将fa0/1设置为access vlan100,fa0/2-fa0/3设置为trunk,fa0/4为2层模式,代码详见5.3
接着为各个Vlan配置IP地址,代码详见5.4,并配置DHCP服务器,代码详见5.2
接着配置路由,将fa0/4的ip设置为10.0.0.1,并且将0.0.0.0/0 的下一跳地址改为10.0.0.2,代码详见5.5。
图5-1 中心交换机连接示意图
将fa0/1设置为access vlan100,fa0/2-fa0/3设置为trunk,fa0/4为2层模式,代码详见5.3。接着为各个Vlan配置IP地址,代码详见5.4,并配置DHCP服务器,代码详见5.2。接着配置路由,将fa0/4的ip设置为10.0.0.1,并且将0.0.0.0/0 的下一跳地址改为10.0.0.2,代码详见5.5。
4.3 配置外网地址转化路由器
首先配置第一个路由器:先将fa0/0端口的ip地址设置为10.0.0.2,子网掩码设置为255.255.255.2,fa0/1的ip地址设置为172.31.1.1,子网掩码设置为255.255.255.252。
接着配置路由,将192.168.0.0/16 的下一跳设置为10.0.0.1,将0.0.0.0/0的下一跳设置为172.31.1.2。
接着配置ACL,允许192.168.10.0/24通过,代码详见5.6。
接着配置网络地址转化,代码详见5.7。
最后将第二各路由器,将fa0/0端口的ip地址设置为172.31.1.2,子网掩码设置为255.255.255.2,fa0/1的ip地址设置为111.111.111.1,子网掩码设置为255.255.255.252。
4.4 配置无线路由器
首先在路由器的Internet配置中选择DHCP,因为已经在三层交换机那里配置了DHCP服务,所以可以直接让他DHCP获取自己的IP地址,在Wireless里设置SSID,安全性等参数,我设置了SSID为AA,WPA2-PSK密码为12345678。
4.5 配置终端设备
按照所分配的IP地址为其设置IP即可,也可以选择DHCP服务进行自动获取IP地址。
五、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
5.1 配置各部门的交换机器(以非业务部门为例的vlan10为例)
Switch(config)#vlan 10
Switch(config)#int fa0/1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trunk
Switch(config-if)#int ra fa0/2 -14
Switch(config-if-range)#switchport mode access
Switch(config-if-range)#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
5.2 为Vlan配置DHCP(以vlan100为例)
Switch(config)#int vlan100
Switch(config-if)#ip routing
Switch(config)#ip dhcp pool vlan100dhcppool
Switch(dhcp-config)#default-router 192.168.100.1
Switch(dhcp-config)#network 192.168.100.10 255.255.255.0
Switch(dhcp-config)#dns-server 192.168.100.3
Switch(dhcp-config)#exit
Switch(config)#ip dhcp excluded-address 192.168.100.3
Switch(config)#ip dhcp excluded-address 192.168.100.1
5.3 配置三层交换机端口模式
Switch(config)#int fa0/1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access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0
Switch(config-if)#int fa0/2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trunk
Switch(config-if)#int fa0/3
Switch(config-if)#switchport mode trunk
Switch(config-if)#int fa0/4
Switch(config-if)#no switchport
5.4 为各个Vlan分配IP地址
Switch(config-if)#int vlan10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10.1 255.255.255.0
Switch(config-if)#int vlan20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20.1 255.255.255.0
Switch(config-if)#int vlan100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92.168.100.1 255.255.255.0
5.5 配置路由
Switch(config)#interface fa0/4
Switch(config-if)#ip address 10.0.0.1 255.255.255.252
Switch(config)#ip route 0.0.0.0 0.0.0.0 10.0.0.2
5.6 配置ACL
Router(config)#access-list 1 permit 192.168.10.0 0.0.0.255
5.7 配置网络地址转化
Router(config)#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fa0/1 overload
Router(config)#int fa0/0
Router(config-if)#ip nat inside
Router(config-if)#int fa0/1
Router(config-if)#ip nat outside
六、显示最终的结果
图6-1 两个PDA设备可以与内网服务器通信
图6-2 可以共享使用内部资源
图6-3 业务部门不可访问外部网络
图6-4 配置DNS服务器后可以域名访问内外网
七、课程设计总结
经过一周的深入学习和实践,我顺利完成了小型企业局域网建设的课程设计。本次课程设计不仅加深了我对网络组网过程及方案设计的理解,也让我熟练掌握了子网划分、路由协议配置以及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等关键技能。
本次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、安全的小型企业网络,并实现资源共享、通信服务以及网络划分和路由配置等功能。通过综合运用VLAN(虚拟局域网)技术和NAT(网络地址转换)技术,我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。
在课程设计的初期,我首先进行了需求分析,明确了小型企业网络的建设需求。基于这些需求,我进行了网络结构划分,将整个内部网络划分为公司总服务器、业务部门、非业务部门和外部网络四个主要部分。这一划分不仅有助于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,也为后续的网络配置和管理提供了便利。
在设备选择方面,我充分考虑了小型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条件,选择了三层交换机作为网络核心设备,以实现各个子网之间的互通和节约资金。同时,我也为业务部门和非业务部门分别选择了交换机和无线路由器,以满足其不同的网络接入需求。
在外部网络接入方面,我了解了PPPOE、ADSL宽带接入或公网IP等接入方式,并模拟选择了111.111.111.1/24作为外部网络地址。这一选择为小型企业提供了高速、稳定的网络连接,并为其与外部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在本次课程设计中,我遇到了多个技术难点和挑战。其中,子网划分和路由协议配置是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。
子网划分是构建小型企业网络的基础,它涉及到IP地址的规划和分配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,我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和网络设备的性能特点,进行了合理的子网划分。这一步骤不仅有助于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安全性,也为后续的网络配置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路由协议配置则是实现网络互通的关键。在本次课程设计中,我选择了适当的路由协议,并进行了详细的配置。通过配置路由协议,我成功实现了各个子网之间的互通和访问控制,为小型企业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此外,在课程设计过程中,我还遇到了线材选取、布线设计以及模拟组网等多个技术难点。针对这些问题,我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,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,并构建了一个高效、安全的小型企业网络。
在本次课程设计中,我尝试将VLAN技术和NAT技术相结合,以实现小型企业网络的高效和安全运行,为后续的网络扩展和升级提供了便利。
在课程设计的总结阶段,我还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总结。通过这一过程,我不仅加深了对网络组网和方案设计的理解,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。
通过本次课程设计,我深刻体会到了网络组网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,我不仅掌握了子网划分、路由协议配置以及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等关键技能,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
展望未来,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网络技术和组网方案设计的相关知识,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。同时,我也将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和项目合作,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。
总之,本次课程设计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和实践经历。通过这一过程的锻炼和洗礼,掌握了关键的网络技术和组网方案设计技能,这些收获将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。